2005/08/26

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一個明確的日期,如同預視般地在腦海閃過即將見到的景象。

從電子報上得知光華商場即將於明年一月底拆掉,突然有一種很捨不得的心情;那個從以前就常常去挖寶的地方,就要消失不見。

要到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是件不容易的事,那時鐵路還沒地下化,週六下了課想利用下午時間去探險,總得走上一段路,繞到橋邊、拾級登上四、五層樓高的橋面,頂著颼颼吹過臉頰的風,穿越橋邊的行人通道;橋下隆隆駛過的火車,鏽黃的鐵軌和灰石色的柵欄圍牆,鐵道邊的住宅多是矮房,附近還有酒廠。不知是否從那兒傳來的,空氣中總能聞到一股奇異的蒸煮味。

或許是常常在冬天或寒假的週六跑去,直到發現路橋上的行人通道封閉無法再通行時,那個沒有陽光、灰色天空卻有著白煙似的雲,吹著寒風站在橋上看著空盪盪鐵軌,等著火車駛過的印象始終留在心裡。 通道又擠又窄的商場,嗡嗡作響的電風扇或抽風機轉動著,各種各樣的書籍雜誌堆在地上。

那時還不知道沽嶺街(也不曉得怎麼去)的我,很愛和同學到這個離學校還算近的樂園翻翻找找,地下樓右側通道進去右邊的海報店,看看有沒有新的偶像明星海報或照片,再不然就是溜進那時限制高中以上的學生才能進去的央圖分館寫作業。

當然,買電腦、找零件也得到這兒來。看著店家公告每日記憶體價錢(同學形容它們像是蔥價一樣每日變動…),不然就是逛逛材料行,從商品上吸收新知。多年來附近商圈越變越大,逛著逛著,會發現哪一攤變成賣什麼的;海報攤後來不賣了,右側左邊賣運動商品和小唱片行也漸漸改成和其他人一樣賣光碟,樓上修鞋賣鞋帶的拉下鐵門後再也不營業,商場對面的就業服務處竟也消失只剩空地。

記憶裡的商場店家地圖,在每一次造訪中悄悄地改變著。 市政建設和文化保留總有衝突,「先安置後拆除」的承諾應該是跳票了吧。報導提及三十年來光華商場已經養成特有的文化,就算多幾棟現代化電子商城也無法取代;又一個集體記憶即將消失。

沒有廢墟或遺址可以憑弔,以後只能看見更加川流不息的車輛與人潮。一想到這裡,竟覺得寂寞起來。

2005/08/22

Inner universe

很愛菅野yoko的音樂,每種風格聽來都有不同的感受,最奇妙是某些旋律或是幾個小節,會感動到想掉淚;悲傷、迷眩各種豐富感情全部投注在這些曲調,隨著音樂漂浮,真不知道這位音樂女神到底吸收了什麼養份,能不斷開出各種音樂奇花。

很喜歡攻殼SAC的片尾曲。菅野各種曲風樣貌多元,與東歐管弦樂團合作以來更是加強磅礡氣勢,很好奇對於這種未來題材的迷幻電子樂,竟也能藉由跨國合作來達成異世界近未來風?這首片尾曲的吟唱部份融入了俄語及英語,捨去了較常採用的西語、法語等,營造出另一種網路迷幻的主旨。台版西低附有歌詞中譯,原來在省視自身存在意義時,也不能忘卻追求生命,不放棄。

可真是奔放呢。

只不過,一邊聽竟一邊想著:這首曲子如果用在告別式上,又會是怎樣的光景?是真人適用,還是機械人、電子人適用?那天在動漫展會場,萬頭鑽動的世代掏出身上的僅有,把愛與夢想買回家珍藏;當有一天生命終結,最末的熱情在最後的儀式上會怎麼呈現呢?應該會有同人迷把自己的告別式也搞得很熱鬧吧。

比較好奇的是…

爹娘出國遊玩去,家裡各種大小事要自己打理。每次只要遇上這樣的情況,反倒是上緊發條,該丟的垃圾、該整理清潔的東西,全得照規矩來。不是賴在家裡不走,而是很多事不知到底是自己作主好,還是推給爹娘來得輕鬆。並不是沒責任心,而是生活重心還要調整。

總算是能完全一個人好好待在家裡,獨處的情況讓自己很放鬆,大剌剌地把無法見天日的物品一次攤開來整理,好不快意,卻也發現自己亂花的程度遠遠超過記憶。這些東西是真的需要的嗎?是,也不是。

現代人的需求、空虛與滿足,常常因為科技進展而縮短的轉化的時間。痛苦、美感和等待同時朝著兩端延伸,拉長也縮短。

然後精神錯亂,昏沉地清醒著。

2005/08/16

科學的浪漫與幻想?

拜訪的生物科技公司從保存血液和幹細胞中找尋解決現今無法醫癒疾病的一絲希望,是賭在醫藥科技的進步與突破;客戶一邊描述著增生技術,腦海卻浮現的是複製人和生化血液,還有新聞提到的生化肉。輝夜姬、J1、OZ,異星奇龍、銃夢、攻殼機動隊。

真人存在的價值和複製人、機器人、非人相較,有什麼樣的獨特與重要? 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預想中的近未來也越來越清晰。人越活越清醒,卻也越墜落夢的深處…

2005/08/14

破掉的洞

今日、狂買。已經接連好幾次,好幾項,但是還是不開心。以同年齡層的消費能力來考量,金額並不誇張,因為已經捨去其他花費,但是為什麼不開心呢?以前就發現自己想要藉由購買來填補破掉的洞,心裡的空虛和不踏實卻越來越無法抑止。

是因為被人誤以為年紀小?還是自己向比自己年紀小的人提問?就像當年的臭姐姐一樣?還是發現自己其實年紀不小,卻只做這些年紀小的人所做的事?還是因為不習慣和別人一整天在一起?無法單獨行動不喜歡受到限制?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待在想要漫步瀏覽的地方?還是沒能買到真的喜歡的項目?還是因為沒能把戰利品帶回家,卻為了藏東西轉到辦公室晃了兩小時?還是因為沒有順道去看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把預定計畫內該買的機器和工具買齊?

深夜回到家,發現重大的答案,不開心是因為金錢買不到想要的東西,能力無法被給予,必須自己獲得。不開心的原因是因為追求的東西並不是這麼表層,即便一次又一次的強迫自己要潛入更深的領域,卻無法抵擋表層短暫愉悅的誘惑。

控制。必須取回主導權,在物欲征服和摧毀一切之前,畢竟自己並不想也無法專走這行。昨晚和他的對話,忍不住想在msn標題上打上「離專業越來越遠」,但終究沒敢這麼做,只打上了「發光體」。因為散發光芒,吸引視線無法轉離,那種幹鍊專注以及處事的餘裕和沉穩,不論是不是硬裝出來的樣子,表現出來的態勢都能令人折服。

或許吧。

缺乏行動力,來寫個咒吧。

2005/08/13

喜歡你說我喝咖啡像是在吸毒

最近新入手的其中一本書是「盧恩符文入門」,很快速地翻閱到最後了,卻也發現這個符文要和塔羅一樣記住一些意義,當然也有符陣和解法,用作占卜解惑。

先前玩過的電玩遊戲第二代也出現符文,還可以融合化做寶石或護符,只不過那時沒特別想過要研究,該不會為了這個玩意兒,就重新灌起來打嗎?

上班時看到書裡提到要下符文,第一和最後的符最為重要,因為這關係著怎麼開始和怎麼結束,例如祈求愛情。

同個問題又跑出來。如果愛情是個魔法,就會有種禁縛的力量,拉近兩個人的距離和關係。如果早早就揚棄了這個能力呢?一個只會其他符咒卻無法面對與生俱來的天生(魅)魔力的咒術師?這種設定只能變成一個爛電視劇或腳本吧?精神層面無法升華或提高的問題,那麼只能說,這還算是在原地踏步的階段吧?

下班時相同的問題還在盤旋,為什麼不願意接受或放棄?只因為不想受傷害或害怕痛苦?

盧恩符文提到製作時的程序,找個對的時間、對的工作桌面、對的工具和對的心情,就能將要掖注其中的情感與意義付予符文之中;那相對於自己添購了一大堆待製作的物品,這種理由想來還真是方便啊。


雖然不是親口對話,今夜卻感到十分開心

一直沒告訴你...

喜歡你說我喝咖啡像是在吸毒

2005/08/11

微醺

接連著三天飲著不同的含酒精飲品,突然想到過去有一陣子也常買酒回來喝。友人說,從購買的物品就能看得出生活的轉變,從小東西到生活用品,自己使用食用的東西,可以明顯區分想要獨自生活的傾向。

是這樣嗎?

過去的工作曾是下了班就可以喝或有酒可喝的環境,那時年紀小,雖然能一口氣好幾杯拼下肚,卻還在不識愁滋味的階段,也或許是不想強說愁?同事曾對著愁雲慘霧不見笑顏的自己問道:下了班的深夜會不會回家攤坐著,雙目盯著電視畫面卻腦子一片空白?這也說明了當時的長官(主管)為何要每晚喝酒,因為壓力大。

那時的想法是,壓力大難道沒有別的紓壓方式嗎?一定得喝酒嗎?也許有其他方法,但是買醉最方便。一瓶飲來清涼透徹卻又能火辣暢快,暫時忘記身邊的不快樂,就算只有短短的時間也好。

是這樣吧?

昨晚的微醺飄然,讓許久不願意早早躺平的自己無力抵抗沉重的眼皮,就這樣放鬆身體和思緒。雖然不能算得上一夜好眠(夢還是照作,朋友說這是腦神經衰弱…),但,還是迷上了那短暫時間的超脫快樂,只能說,自己若不是自制力十足,應該也是個很容易沉溺的人吧。

p.s 前天的啤酒若不夠冰喝起來會苦,今天梅酒嘗來太酸,昨天的新品可爾必思沙瓦蠻讚的,飲來頗有風味;去年都是喝檸檬威士忌調酒,其實喝超過兩罐就會胃酸過多~

2005/08/04

週年慶

終於又過了7/20。這不是什麼特殊的日子,而是附近傢俱特價拍賣結束的日子;每年過了這個日子就表示下一年度的新型錄即將推出,也意味著今年就快要結束。

第一年拿到的這家進口傢俱型錄,裡頭的傢俱品牌名字都還就著英文名,只不過價錢打出來的是台幣,故意操作的手法(我猜的),成功達到讓消費者「購買『高品質形象商品』又享受實惠價錢」的目標,大手筆免費贈送的型錄,一時間也成為搶手貨。就這樣,每年到了九月開始,期待及取得這本型錄成為每年都要做的事,就像年底的影展朝聖一樣。

手邊的型錄數了數,將在今年邁入第10本,沒想到時間過得真快,接下來要收集什麼?

2005/08/03

灰色的灰色

今日心情:灰色
今日天氣:灰色

心情好不好,自己心裡很清楚;只不過連心情不好時都能夠ㄍㄧㄥ著「表演」,就表示狀況更糟了。

颱風來臨的前夕,陽光亮晃晃地照著,出門前的小爭執讓自己有點閃神的走向車站。並不是個沒神經的人,記不住講過那些話,做過哪些事(當然,如果是利用精神強制力,消除記憶也不是不可能);說話像兩面刃,傷了人也會傷了自己。

只不過「演」了一天,專心在工作上,卻一點滿足感也沒有。展示柔軟並不示弱,要怎麼展現強悍的那一面?不斷延長的青春期與判逆期,心底破掉的洞只能用物質來填補?但若當「合法麻藥」也發揮不了作用時,該怎麼辦?

2005/07/31

忘記帳號和密碼

匈牙利站轉播前,原本要寫篇文章,發現E拍賣網站結合七十一的現金卡的活動,想起當時該站開張時,為了熱烈支持它活下去(也希望以後有好的網路公司可以轉職?),就加入了它的會員,但它的功能不彰就不常去使用;這會兒看它大張旗鼓地砸錢做週年慶廣告,還大剌剌地說成交幾次就送百元現金卡…看來頗有吸引力。當然,這對喜歡擁有多重帳號的賣方或買方來說,絕對是一個可以A好康的地方。

只不過大量衝刺交易人數,在台灣網路拍賣這個還不算飽和的市場上,砸重金真的有效嗎?已經習慣了原本交易介面的買賣雙方,就算真的因此而轉移陣地,也只能算得上讓網站暫時吸引並擴增人數,若在功能面上不增加便利性與改變操作流程,那也僅止於數字面上的成功;真正的硬仗還有得打。

尚不收費的交易模式,只有便宜了想要大量出售拍品的賣方,增加了民間金融流動,卻無法真正使這個網站獲益吧?畢竟TVCF廣告費並不那麼便宜,與七十一合作也不見得沾到什麼好處。七十一的現金卡目前以百樣商品大打折扣戰,讓流通性較高的悠遊卡遜掉不少,因為原本我比較看好悠遊卡,儲在萬元以下,連小孩要吃飯買東西,都不用怕帶現金(當然,若發生校園勒索事件,搶的就是這種有價卡片了,畢竟這個卡還沒先進到使用時要比照認指紋…)。

回到寫文章。因為要找進入E站的帳號密碼,連帶找起幾個曾經註冊又不常使用的功能性網站,當然,當時為了參考各(敵?)方網站的服務功能,加入不少網站會員,但網站一多,帳號密碼也就記不住了…。其實,忘了就忘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奇的是,就連幾天前才來PO過文章的這裡,帳號密碼也都忘了!

經過一番折騰,總算是把帳號找回來,密碼也改好了。因為過去有猜中過別人的帳號密碼得已登入,所以在設自己的時,反而特別謹慎,也因為這樣,自己使用的帳號密碼又多得複雜到記不住…

總之,想要進入攻殼的世界,除了連線,還要記得帳號密碼,畢竟,我不是駭客,只是個嚮往未來世界的普通人…啊。

2005/07/26

老人症發作…

電視台重播國語配音版的日劇「一0一次求婚」,出現日前在記者會上看到的江口可卡,儘管是國語配音,但那個「在夏天看到的日劇」的印象太過深刻,頓時老人症發作…

學弟(年紀比我大)曾經告訴我,千萬不要緬懷過去,過去是很美好的,過去也有其意義;但是若常常沉溺在過去,容易不想面對新的事物,這樣對學習和容忍度會有阻礙。

但最近不知是累了還是怎麼,像是想彌補失去的青春,用花錢把那個破洞補起來。拜網拍之賜,什麼怪怪東西都能買到,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想得出來就能賣,只不過,買完了青春買回了記憶,生活就會好一點嗎?一篇報導提到所謂「五六年級」現象,賣的就是一種集體記憶。那麼當賣完了之後呢?

不能再這樣下去,快讀點書。

2005/07/20

日落

「我很喜歡日落。來,讓我們現在就去看日落吧!」
「但是我們必須等待呀。」我說。
「等待?等待什麼?」
「等太陽落下呀,我們必須等到那個時候才行。」
起初你非常吃驚。接著你自顧自的笑起來。你對我說:
「我總以為我還在家裡呢!」

本來就是這樣。每個人都知道,美國的中午,正是法國日落的時候,如果你能在一分鐘之內飛到法國,你就能夠從中午直接進入黃昏。可惜法國太遠了。但是在你的小星球上,我的小王子,你只要把你的椅子移動幾步就行。你高興的話,隨時都能看到白天結束、黃昏來臨…。

「有一天,」你告訴我說,「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
過了一會兒你又說:
「你知道----當人悲傷時,他就會喜歡日落的……」
「那麼,那一天你一定很傷心囉?」我問道:
「你看四十四次日落的那天?」小王子沒有回答。

摘自 格林《小王子》聖修伯里

可以的話,我也想要那樣的小星球。
這樣我也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

或者更多

我的楚門世界?

隱私權該怎麼捍衛?
隱私權和五斗米該怎麼選擇?

為了BSA發函限期通知,公司風聲鶴唳地清查了每台電腦所安裝的軟體,並且安裝了「監控」軟體,以便過濾檢查每個瀏覽過的網站、網頁、通訊內容。

使用正版軟體,是應該也是必要,更是確保公司與員工權益的作法,同時也是具體支持合法軟體的積極作為。

然後煞有其事地發了一封公告信函給員工,說明不得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及相關隱私權的解釋等等。

只是,有必要一一清查員工上班所瀏覽的網頁內容,逐一記錄、製作報表嗎?就像是審查犯人一樣的當作工作績效稽核標準,最後羅織罪名做為獎金發放、續聘解雇開除的依據?

網路生活的便利,考驗的不只是新的程式及網頁技術,更挑戰了舊思維;原來權力和掌控這種事,並不會因為網路的出現而有出路。

出路必須先地下化,地下化轉為集合的力量,再轉為地上合法化。也許你會這麼告訴我。因為演化過程就是這樣。

親愛的不認識的陌生人們,當你遇上這樣的問題,該選哪一樣?

2005/07/17

初來乍道

颱風天展開新局面也不錯
原本在其他地方都有張貼文章
只不過那種寫給認識的人看的內容
總還是有些顧忌
不知道心理學有沒有特別針對這種隱匿性的發布者
進行精神上的鑑定

總之
就是這樣了

過去

穿越捷運地下道,遠遠地傳來二胡的聲音,思緒突然被拉到還沒改建前的活動中心,在通風良好的地下道裡,傳來的陣陣涼風竟也嗅得到彷彿從廁所傳出的異香;通過地下道的短短三分鐘,腦中浮現過去的記憶。


沒有第一節課也一大早到學校,每天早上固定報到的地方就是地下室的社桌,總要順著螺旋狀的白色樓梯,穿越地下一樓廁所前國樂社練習的場地才會到達。十點以前的活動中心空盪盪的,靜謐的空氣中有著尚未清醒的氣息,總能在偌大的回聲中,辨別出來自愛樂社的社桌上音響流洩出的搖滾樂、或是國樂社社員規律的二胡練習聲。

就是這樣的聲響,清楚地意識到思緒正夾雜在兩個時空之中。地下道的二胡聲是來自一名老者,他不是在地下道裡討乞,純粹在這裡練習而已。只是,瞬間陷入過去,重現就像要到社團去一樣的愉快心情,一個人享受沒有人打擾的社桌,一個人靜靜地等著其他社團的同學來到,每個社桌上方的燈一盞一盞被點亮,活動中心也從陰暗的睡夢中甦醒。

感謝那個老人,在匆促穿越地下道時,能回憶到過去愉快的清晨,只是不同以往到達目的地的方向,沒有地下二樓可以到活動中心,而是往上走到地面上的辦公室。

2005/07/08

蝴蝶

.之一
早上出門時嚇了一跳。雙翅張開將近半個掌心大的黑色蝴蝶突然迎面飛來,連忙閃開,深怕被它撞到,卻發現有著鮮豔紋路的蝴蝶正顛簸低飛著。巷道兩旁沒有被住民晨起澆過水的低矮花叢可以歇腳,它像是體力不支即將昏倒似地飛落在路中央,旋即又振翅奮力飄起閃過後方前進的車輛。異於正常蝴蝶飛舞的速度,可以清楚看到缺了一角的翅膀吃力地飛舞著。

應該是被貓攻擊受了重傷吧,瀕死的最後路程也能飄得這麼漂亮。在它轉過街角消失不見之前,閃進腦海裡的字眼是「楚楚可憐」。

.之二
電影或廣告中曾出現這場景:主角搭著電車,到站了,一隻蝴蝶在車門打開時飛了出去。傍晚入夜的尖峰時段,捷運車站人潮川流不息,不知何故,抬起頭來,壁上停著一隻蝴蝶。它也下班了嗎?是累得飛不動,還是沒錢搭車?

2005/06/28

永遠的吉露貝露

(一個電腦鬧鬼事件?)

「星之金幣」主題曲不知為何聯想到這個故事。

「永遠的吉露貝露」是竹宮惠子科幻極短篇,莫名其妙地和盜版時期的萩尾望都「銀之三角」合印在一起。一名科學家在探測浩瀚宇宙時,收到穿越光年距離來自遙遠遙遠星球上的訊息,這個星球上住著一個名叫吉露貝露的人,從往返的訊息中科學家瞭解了這個小行星什麼東西都沒有,訊息的傳遞成為吉露貝露生活中最渴求等待的事情。終於,科學家找到這個小行星的定位,有機會前往探訪他遙遠的朋友。在歷經了長時間的太空旅程登陸後,科學家竟發現小行星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架通訊電腦,原來吉露貝露早已孤獨死去,這部電腦延續了主人生前想要與外界接觸的心願,持續不斷地傳送著訊息,穿越了時空卻發現這樣令人悲傷的結局。

孤獨和寂寞就像宇宙的每一顆星星一樣,都有距離,彼此無法靠近。

大提琴的深沉琴音。明亮的崩解。襲來。

哀傷與無力,

沒法承受。

2005/06/24

r.i.p

返家時間的族群不同,周圍的聲響差異也明顯起來。年輕和年老的族群最大差異就是有沒有心情和體力一路嘰嘰喳喳吵鬧不停。
傍晚的下班尖峰時間,上班族魚貫步出電梯,腳步匆匆地趕往下一個預定地點或階段,不論疲累或振奮,卻都安靜地不破壞自己和別人的世界。午后和更深夜晚的下課尖峰時間,踴出校門的學生像放飛的鳥兒,悶了一整天的興奮雀躍心情全展現在聲音上。路上、公車上、捷運上,都看得到背著書包、制服穿得鬆垮,臉上帶著輕鬆愉快的年輕學生,無不大聲放送,用聲音佔據屬於自己的世界。

世界很吵。

所以墓碑刻有r.i.p

人死不能復生

人老不能復少

人蠢不能復智

一切的不可逆過程都要特別小心謹慎

2005/06/09

東10街.A大道

試用版地圖解決了想要找那個地址就得攤開地鐵公車路線圖對照半天的麻煩。

獨自一個人漫遊在嚮往已久的城市街頭,依照計畫該是去博物館與其他人會合,卻突然心生大膽,憑著一張地鐵圖、印象中大概的方位還有一口破英文,就這麼跑到幾個想看的景點去。經過摘花划船和覆滿白雪的公園、北邊西側的大學、途中還經過最後死去的圖書館,以及裝滿許多動物標本的另一座博物館。雙子星傾倒焚燒時,主角停格在永遠的時空中,成為虛構、成為記憶,故事消失,年少青春的精神支柱最後只剩圖像可以憑弔。



若不是那個下午太短,整個城市太大,很想親眼瞧瞧那個門牌號碼是不是真的存在。

2005/06/08

衝擊的最後一話

HBO每月寄發節目表,懶惰如我就不費神去看美國網站的介紹,因為就算提前知道劇情,也沒辦法馬上看到。六月第一週播映最後一集,預告廣告的OS說「衝擊的結局」,還真是教人期待。擺脫了第三季叨叨絮絮的平淡壓抑,第四季好看多了,卻也因為劇中角色累積許多前面的包袱,劇情而越發沉重。


死亡,還是每集的開場戲碼,每週一次的死法其實比連續死亡事件的【絕命終結站】更來得驚悚。看著劇中複雜的人際關係與其微妙轉變,無法預料的意外事件以及角色應對的方式與態度,像是週間精神治療一樣。


最後一集果然了得,開頭先來個腰斬,結尾來個飲彈,全神專注不受打擾的觀看,果然是很具震憾力的。想來編劇需要強大縝密的心理邏輯,才能細微地展現角色內心的轉化,演員也需在極短的表演時間內,面對生活裡看似平常無奈卻又不得不克服的難題,以最爆發的性格施展解決的手段與態度,活化了角色也讓故事更加難以預想:接下來,該會是什麼?


或許就如同劇末好久沒出現的鬼魂老爸對著二兒子說,「痛苦不重要,把它丟了,你還活著,這點痛苦算什麼?」「有這麼簡單嗎?」「也許就是這麼簡單」。